深圳经济网
当前位置:深圳经济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深圳南山区交出水污染治理亮眼成绩单

更新时间:2019-2-25 11:44:3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硬队伍”创造“显业绩”

  历时三年,上下一心、全力攻坚,精准施策、铁腕治水,南山区交出一份水污染治理的出色成绩单:

  全流域大会战,完成全区993个排水小区雨污分流改造、5条黑臭水体治理,实施6条河流综合治理,提前实现河流脱黑脱臭目标。大沙河、后海河治理成效显著,深圳湾重现碧波荡漾。

  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三级监督管理,实现全辖区、全天候监督,构建水环境治理保护长效机制。

  今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决战年。近年来,南山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部署,以水污染治理为主攻方向,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以“硬任务”锻造“硬队伍”

  大沙河出海口处,深圳湾畔,碧波荡漾,游人如织,中华白海豚、黑脸琵鹭等濒危物种频频戏水,构成一幅优美诗意的栖居画卷。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10条治污措施和阶段性目标。当年6月,南山率先启动了黑臭水体治理研究,将此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去年,南山区全面清理处置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内288宗历史遗留建筑,南山区委书记王强强调,要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打赢这场攻坚战。

  2016年初,南山区后海河治理工程动工。经过半年多整治,后海河在全市159条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比国家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半,为全市治水提供示范。同年,桂庙渠、铲湾渠、双界河、白芒河、麻磡河、大磡河治理工程也先后开工,在全市率先掀起治水风暴。

  治污先“治”人。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南山区把治水和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成立了“治水先锋队”,按照“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工作要求,订立黑臭水体治理“计划书、作战表、军令状”,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具体到个人、量化到项目,以“硬任务”锻造“硬队伍”。

  源头减污 管理控污 末端治污

  南山区治水成效显著,得益于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南山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局长蔡凡说,治理河流污水,先要详细摸清污染源的“实情”。根据调查,南山采取“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水模式,科学治污,创造出“显业绩”。

  “源头减污”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雨污不分是南山区河流污染主因。通过纠正错接雨污排水管、加装天面雨水管等措施,从源头避免污水混进雨水管道。

  近几年,南山区实施排水管网改造小区993个,减少入河入湾直排污水12.5万立方米/天,同时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源。其中,2017年完成改造520个小区,是过去10年的2倍多,推动南山区河流、湾区水质在全市率先出现拐点。

  “管理控污”即对涉水污染源严格执法监督。区环水局开展“小散乱污”综合整治,实施“利剑一号”、“利剑二号”专项执法行动,推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大监督”三项“硬”措施,排查工业污染源1351家、汽修365家、餐饮服务行业4548家,农贸市场10家,对650家工地、企业进行立案查处,震慑偷排等违法行为。

  “末端治污”即对不同河流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实施“一河一策”。

  后海河治理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这条河为后海片区开挖的人工排洪渠,水来自周边小区的生活污水以及雨水和补水。因没有雨污分流、截污系统不完善导致污水无法排出,补水系统也未能发挥功能。

  南山采取针对性措施是:“通”经脉,推进周边污水截排及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解决污水出路;“分”管道,纠正错接雨污排水管等措施,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 “清”旧淤,清理黑臭底泥;“补”净水,实施补水泵站修复工程等,每天抽取3万立方米的洁净海水补充,改善水质。

  “铁桶式”保护改善水质

  受水源保护线、生态控制线两条“铁线”制约,西丽水库流域“水源三村”(白芒、麻磡、大勘股份公司)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2016年,南山区制订实施《推进北部片区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水源保护区周边片区长远可持续发展新蓝图:要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以保护促发展助推北部片区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质量与幸福指数。

  南山区创新工作思路,制订了一系列水质保障工程措施,在实施西丽水库入库支流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开挖丽水河、燕清溪,有效降低入库水质污染风险,对西丽水库实行“铁桶式”保护,实现“让保护更严格”;更加巧妙的是,系列水质保障工程使得水库的东、西片区客观上与库区形成了物理上的“硬隔离”,片区汇水特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经积极协调,省政府对西丽水源保护区区划进行了调整,腾出了北部片区4.3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实现“让发展更充分”。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向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迈进的南山区,正以绿水青山形象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传奇。(记者 王慧琼 通讯员 雷波)

 
编辑:zl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
 图片精选

合作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招聘信息 | 服务优势 | 成功案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7 www.ceesz.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4030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