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网
当前位置:深圳经济网 > 消费热点 > 正文

破免消失的真相:厂家销往黑市利润翻倍

更新时间:2012-5-10 7:09:00     来源: 21世纪网
 

  核心提示:一边是苦苦寻药的患者,一边是厂家仓库充盈的药品,还有一边是无限涨价的“黑市”。是谁手控了供需的天平,造成了市场的紧缺?

  21世纪网独家报道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破免”),俗称破伤风“救命药”,如今面临全国紧缺,让许多患者寻药无门,通过报纸、广播、微博的求助信息频繁发出。

  “破免”真的是全国告急吗?原料供应紧张?政府限价厂家无动力生产?厂家高价出货医院零库存?企业联姻黑市高价出售?……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导致了普通患者希望在正规渠道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却一针难求。

  随着21世纪网进一步调查,真相逐渐揭开:政府限价是72元左右(各地限价有差异),厂家卖给医院是70元,但卖给中间商是100元。

  批发价水涨船高 政府限价成空

  21世纪网通过广东省物价局获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IU/瓶)从2012年2月15日开始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是72.6元。

  物价局工作人员表示,市面上出售价格高出1分钱都是违法的。

  5月6日,21世纪网以采购员身份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

  四川远大蜀阳向21世纪网表示,公司在4月份还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供应,目前已经没货,并给予批发价150元/支的参考报价,高出规定最高零售价格1倍。

  华兰生物和泰邦生物则都要求搭配出货。

  泰邦的业务员表示:“去年每支60-70元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现在参考价格80元/支,但不单独出售,只能和‘乙免’(指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按1:1搭配批发,合计价格210元。”

  华兰生物(002007.SZ)业务员则要求‘破免’与‘乙免’按1:2出售,“因为现在‘破免’原料供应紧张,加上限价政策下利润低,只能这么处理。”

  目前无货可供的成都蓉生表示,两个月前的批发价格是68元/瓶,与最高零售价格也仅相差4元。

  华兰生物的业务员向21世纪网表示:“目前政府限价和市场行情下,加上开具发票和物流成本,企业给予的报价医院都是很难接受的。”

  厂家的报价对目前正规医院的零库存给予了解答。

  厂家库存充裕 价高者得

  2011年贵州关闭采血浆站,导致原料供应不足,成本上涨。成为了此次厂家回应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市场紧张的主要理由。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7月,贵州省卫生厅于对省内采血浆站进行了重新规划,省内单采血浆站从原来的20个减少为4个。

  贵州省单采血浆站变动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贵阳黔峰工作人员向21世纪网表示,公司已更名贵州泰邦,与山东泰邦同属于泰邦生物。

  2011年8月1日起,作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供应商,华兰生物在贵州的采血浆站减少了5个,泰邦生物的浆站减少了6个。

  要求搭配才能出货的华兰生物(002007.SZ)业务员向21世纪网表示:“没办法,原料紧张,价格自然涨了很多。”

  要求搭配才能出货的华兰生物(002007.SZ)业务员向21世纪网表示:“没办法,原料紧张,价格自然涨了很多。”

  21世纪网却发现,在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最新公布的批签发公示中,华兰生物送检的22229盒产品的有效期至2014年5月1日。按其官网产品介绍中的3年有效期,这批产品在2011年5月份已完成生产。

  在吉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公示中,山东泰邦生物成功获批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有效期至2013年10月17日,药品的生产日期为2010年10月17日。

  那时,贵州还未关站,血浆并没有减少。

  关站之前的血浆成本并没有上涨,关站前生产的药品的涨价理由何在?

  泰邦生物的业务员周先生向21世纪网表示:“紧张的其实不是原料,是行情。”

  周先生表示:“自从政府限价以来,‘破免’的利润空间小了,生产的厂家少了,市场向卖方倾斜,我们基本上不单独出售‘破免’,一直都是搭配‘乙免’或‘静丙’出售。”

  “不同地方的政府限价是不一样的,在广东72.6元的限价下,我们的利润很小,供货也就很少。其他地方限价高点的,我们会供货,但是一般也很少向医院供货。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中间商,医院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是没法存货的,只会亏本。”周先生向21世纪网解释。

  在限价较高的地方,企业为何不能在有利润空间的前提下降低批发价?

  他表示:“公司这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存货其实还有很多的。市场的紧张,是相对的。”

  周先生回应称:“如果卖给医院是70元,我随便找个中间商100元就能出货,即使都不亏本,你会怎么选?”

  周先生表示:“这个药品的市场不大,但在企业利润与政府限价的博弈中,也会有它复杂的地方。”

  一边是在正规医院苦苦寻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患者,一边是企业仓库里数量充足的药品,还有一边,则是可以持续供货、无限涨价的“黑市”。

 
编辑:zl
 图片精选

合作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招聘信息 | 服务优势 | 成功案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4 www.ceesz.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4030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