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网
当前位置:深圳经济网 > 深圳社会 > 正文

把居民一生健康管起来

更新时间:2017-9-6 10:41:2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把居民一生健康管起来

  图①: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坐诊广东省深圳市仙湖社区。

  图②:由心理医生、全科医生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上门为患者提供服务。

  图③:广东深圳市罗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

  均为资料图片

  2017年上半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2.5%,较2016年末增长2.1%;全国医疗机构下转患者239.6万例次,高于2016年全年水平;超过80%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9月1日,全国医疗联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深圳举行。“截至6月底,全国已有1764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医联体建设工作,占全国三级医院的80%。”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说,深圳罗湖是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

  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在全国率先进行基层医疗集团改革,探索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成为全国医改的标杆。

  成立医院集团

  看病转诊,全区一键完成

  前些天,家住广东深圳罗湖区黄贝岭的李阿姨,突然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社康中心医生检查后认为需住院治疗,于是帮她预约了罗湖区人民医院的专科。第二天,李阿姨就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办理了入院。

  “以前去大医院,不排上三五天队,哪里住得进去?”李阿姨说,自从社康中心和医院变成“一家人”后,无论大病小病,都比以前方便多了。黄贝街道社康中心医生罗冠杰介绍,正是医联体的存在,才让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流通成了现实。“现在转诊病人,医生在电脑前点击鼠标,便可一键完成。”

  医联体,是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罗湖区将区属5所专科和综合医院,以及23家社康中心充分整合,统筹到一个医院集团进行管理。这28个医疗机构只有一个法定代表人、一个财务中心以及一个人力资源部,实现了人、财、物的高度集中。

  “医院集团成立后,全区医疗资源都被打通了。”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介绍,改革后,在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下,集团内的专科医生实现了自由流动,解决了基层缺医的问题。与此同时,针对少药的问题,罗湖区对常用的3000多种药品实行长周期配置,一旦出现短缺,24小时内就能送到居民家中。

  随着集团的成立,各公立医院重复的附属功能也被全部剥离出来,由集团统一设立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九大中心。

  有了影像诊断中心和检验中心,集团内各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可以实现互认,避免重复检查。而物流中心成立后,公立医院将不再设置药品采购和医疗器械采购的科室,避免了重复购置,大大降低了成本。此外,医生可以在集团内各医院自由流动。

  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局长郑理光说,成立医联体,就是要将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解决医疗服务体系“头重脚轻”和“碎片化”问题。

  改革医保制度

  病人越少,医生收入越高

  “医联体建设的核心,是要设立利益机制,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等相关方发挥出内生动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认为。

  罗湖正是通过顶层设计,开展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探索出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医保签约打包收费新模式。

  深圳市卫生计生局规划财务处处长侯力群介绍,罗湖的做法是社保按辖区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参保人上一年度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与本年度医保支付平均增加额度打包支付给医院集团,集团年终清算,结余部分用于增加设备、人才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等。

  如果罗湖医院今年管理得更好,节省下来的医药费就归医院所有。而如果管理得不好,医药费支出超过去年,医院就会赔钱。

  “这也意味着,医院的病人越少,居民越健康,医院收入就越多,医生薪酬也越高。医院、医生、患者和政府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侯力群说。

  黄永平是一位有着17年从业经历的全科医生,此次罗湖医改的大动作让他感触颇深:“这样的改革,将引导医疗机构下沉资源,主动加强签约参保人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

  黄永平认为,以利益为导向,会倒逼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去做疾病预防。“医保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

  实行医改以来,当地医院加强了对医疗服务成本的控制。以罗湖区人民医院为例,在病种结构变化,三、四级手术和CD型病例显著增加的前提下,次均费用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罗湖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为291.44元和10332.39元,同比下降8.24元和550.45元。其中,住院次均费用低于住院次均医保总费用1589.61元。

  改革降低患者成本的同时,医务人员的收入也在增长。据介绍,改革以来,罗湖的医院和社康中心的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21%和30%。

  医疗机构从多看病、多开药的盈利模式,成功实现了向病人少生病,医院多挣钱的转变。这对医院、社保和居民,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壮大社康中心

  家庭医生覆盖率近六成

  “过去许多人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现在罗湖居民在家门口社康中心就能安心看病了。”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刘岭认为,罗湖医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壮大基层社康,让市民的健康能及时得到照顾。“我们的目的是要打造最健康的城市,而非高端医疗发达的城市。”

  2015年启动医改以来,罗湖在辖区内的10个街道,各规划了一家20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社康中心,目前已建成6家。每个区域社康中心,又平均管理6个普通社康中心。

  “以前验血、照片子都得去医院,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家住东门街道的市民刘女士说,近几年社康中心的硬件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人也没那么多,比去医院看病舒服多了。

  要让居民自愿留在社康中心,除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还必须有能力过硬、让居民信赖的全科医生队伍。2016年,罗湖开出“30万元起”的高年薪招聘全科医生,吸引了千余人报名,其中不乏专家、教授。招聘来的30名全科医生,如今已全部下沉到社康中心,成为市民身边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服务团队。”孙喜琢介绍,家庭医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由社区护士、健康管理师、公共卫生人员等组成,能为居民主动提供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把罗湖居民一生的健康都“管”起来。

  目前,罗湖共组建了23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居民58万人,占辖区常住人口的58%。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用药指导、预防保健、社区康复等服务,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大医院只能解决大问题。大量的医疗、保健问题还需要通过社康中心来解决。”罗湖区区长聂新平介绍,目前罗湖已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力争达到辖区每万人配备4.5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只有居民信任、依赖全科医生,才能让社康中心真正发挥作用,进而构建起分级诊疗体系。”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罗湖社康中心的诊疗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而罗湖区人民医院的诊疗量则同比下降了0.7%。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正在成为罗湖市民的看病习惯。“以前社康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任危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教授黄葭燕认为,罗湖加强社康、把医生沉下去的做法,“为全国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新思路”。

  “如何建立新型医疗体系,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说,作为老城区,罗湖还存在民生保障任务较重、基础设施老旧等现实问题,必须将涉及诸多民生的实事难事推向改革的深水区,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改革发展红利,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编辑:zl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曾先生QQ:1094336465 | 点击联系
 图片精选

合作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招聘信息 | 服务优势 | 成功案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7 www.ceesz.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4030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