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网
当前位置:深圳经济网 > 深圳经济数据 > 正文

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蝉联全国第一

更新时间:2022/5/20 10:32:03     来源: 人民网
 

2020年全国“双创”综合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得分情况。

5月17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研究报告——以制度开放促进高标准创新市场体系建设(2021)》(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和《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20-2021)》(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研究由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专家王京生连续6年领衔课题。《发展报告》由王京生主编。

当前,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报告》显示,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双创”研究观察中,各城市的“双创”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蝉联第一,北京、上海名列第二、三位。

王京生在会上介绍:“今年‘双创’研究的重点是探讨‘放管服’与创新市场的关系,以及新型举国体制与创新市场的关系。”《研究报告》指出,“放管服”是中国创新市场体系建设的制度力量,在“放管服”改革驱动下,我国技术、金融、人才等配套要素市场逐步完善,创新市场开放水平持续攀升。

“双创”资源要素正加快从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

《发展报告》基于联合国创新创业三元评价体系,对全国100个有代表性城市的“双创”发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深圳“双创”综合指数得分位列第一,实现了现时绩效、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成本的统一。2020年深圳市人均GDP在样本城市中排名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37.13%,2020年专利授权量达222412件。

上海市“双创”综合环境领先全国。结合环境支持评价具体指标来看,上海是外资吸引力最强和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产业基础中上海进出口总额第一;拥有较优的营商环境,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最多。

北京“双创”资源能力最好。北京科技资源优势较为明显,拥有90多所高校和1000多家科研院所、4000多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同时集聚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和三分之一的股权投资机构,具有高度活跃的资本市场。此外,相较上一年研究成果,成都“双创”综合指数超越武汉排名第七,武汉相应下降一位,其余城市排名未发生变化。

《研究报告》指出,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是疫情冲击下稳定发展的压舱石,高质量基础设施和产业数字化成为“双创”重要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双创”综合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数字经济规模分别达到19468亿元、20590亿元、14658亿元、13084亿元,占 GDP 比重53.92%、53.20%、52.97%、52.30%,带动城市 GDP 实现逆势增长。

《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双创”资源要素正加快从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首先,人才服务体系牵引人才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在加速。目前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医疗资源等公共基础设施排名靠前,正成长为新的人口流动枢纽型城市。其次,“双创”环境优化向高质量服务体系迈进。一线城市在商业信用环境、创新创业载体数量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新兴发展的城市未来应进一步在政府信用、信贷投放、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等方面着力,优化商业信用环境。此外,创新市场体系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创新市场延展。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创新的支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基础研究机构建设,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了“双创”事业快速发展。

全过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创新市场繁荣的拉动力量

今年,课题组首次对中国创业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宏观创业环境与微观创业者之间的互动。

《研究报告》认为,全过程创业生态系统是创新市场繁荣的拉动力量。目前,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基本建立覆盖“机会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实现”的全过程创业生态。

《研究报告》指出,北京拥有完善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支撑创业机会识别,通过加强众创空间的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等,全方位赋能创业机会开发;上海则主要通过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大量外资企业“走进来”,持续加码国内市场,扩大市场需求等。制度开放创新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与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和北京通过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加速创业机会识别,抓住机会开发所需的低成本空间、创新技术,充分释放人口红利优势,助力创业者快速组建团队,使得两个城市培育出更多具备机会敏锐性的创新型企业家,提高辖区企业整体的存续率,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了领先优势。深圳创新型企业家机会敏锐性更强,成立一年内并拥有专利信息的创新型企业1167家,高于上海(851家)、北京(609家)和广州(637家)。目前,深圳市每万人拥有企业1288家,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研究报告》针对现状提出三点建议。其一,各城市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打造创业机会最富有的城市。其二,强化制度安排以优化空间、人才和资本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提高创业机会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提升之路。其三,加强各创业主体之间创业资源的交流,促进信息、技术等要素资源的开放共享,在市场准入、产权制度、公平竞争等方面采取积极举措,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激发创业活力。

“放管服”改革是中国高水平创新市场体系构建的制度力量

回顾中国创新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历程,课题组发现,“放管服”改革是中国高水平创新市场体系构建的制度力量。“新型举国体制+市场”是创新市场体系构建的“中国模式”。

《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创新市场基本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举的双驱动结构,新型举国体制与创新市场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是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特征。

课题组成员、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说,通过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创新市场”的科技管理体制等的改革,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知识产出大国,有效专利产业化率从2018年的32.3%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34.7%。

《研究报告》认为,新型举国体制与创新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型举国体制是解决创新市场失灵的关键力量,“放管服”改革在优化“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功能的同时,尊重并保护了市场的自发机制,使创新市场呈现出新型举国体制与创新市场相互支撑、相互强化的加强的制度效应。

同时,在创新市场形成过程中,新型举国体制可以发挥源头供给性、组织攻坚、制度突破独特作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解决知识供给“短缺”。

“‘放管服’改革在这里发挥了‘强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本’(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陶一桃说。

目前,我国创新市场总体呈现出以“试验发展创新市场”和“应用研究创新市场”为主体,以“基础研究创新市场”为辅的多层次创新市场体系。但仍面临创新市场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亟需完善立法体系等问题。

对此,《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将创新市场融入国家战略,尽快为创新立法,完成创新市场体系顶层设计;推进科研自主,支持企业进入基础研究创新市场;强化产权应用;倡导遵循规则平等原则,打造国际化的高品质的创新市场的法治环境等。

专家学者:进一步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

会上,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研究报告》具有丰富的理论性与很强的指导性,不仅丰富了国内创新市场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智库联盟理事长、深圳市决咨委专职常务副主任高振怀表示,《研究报告》指出要从理论与实践上切实重视创新市场,持续深化创新市场改革,完善创新市场法治环境,这些建议对高标准创新市场体系的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此次从‘放管服’视角,系统梳理了我国创新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提出了具有战略价值的对策建议。”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研究报告》紧贴新的背景形势,探索了新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新的观点结论。对于“双创”的研究实践,他建议“要重点聚焦如何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技术供给体系。”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研究报告》提出高标准的创新市场,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建设都具有特别的意义。“《研究报告》提出的中国创新市场的‘RASP’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对于“双创”的发展还要进一步研究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问题、竞争中性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市场问题。”

 
编辑:zl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我们! | 点击联系
 图片精选

合作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招聘信息 | 服务优势 | 成功案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2 www.ceesz.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4030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