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网
当前位置:深圳经济网 > 深圳经济数据 > 正文

深圳特区一体化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

更新时间:2017-9-18 10:16:5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特区一体化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

  “地铁11号线开通了,现在到福田中心区见朋友十分便捷。”此前,宝安区松岗街道网格管理中心中队长刘光申与福田区的老乡、同学更多地只是通过电话保持联系,如今地铁通了,家门口坐地铁出行更方便。

  “以前每到周末,我们都是开车到福田、南山采购居家用品。现在,龙华也有山姆、九方这样的商业综合体,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家住大浪街道龙军花园的任女士感到更开心的还有:“除了商业综合体,城市绿道、森林公园就建在家门口。”

  “最开始招商时,很多企业对来原特区外办公感到犹豫。来到后,看到很多配置甚至高于原特区内,都感到十分高兴。”谈及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星河雅宝公司常务副总郭智炜自豪地说:位于龙岗坂田的星河WORLD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创客全产业链聚集区,写字楼、产业园面积达75万平方米。

  ……

  “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这句话曾形象道出深圳原特区内和原特区外的显著差别。

  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特区一体化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围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从供给侧发力,持续加大政策、资源等向原特区外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快提升原特区外地区城市建设软硬件水平,促进全市发展更加公平更具可持续性,特区一体化发展目标逐一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民生投入持续加码

  公共服务扩大供给

  过去五年,原特区外地区跨入了城市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利提升的“大转型”时代。

  以地铁为例,去年6月28日,历时四年建设,国内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时速最快的城市轨道快线——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运营。作为深圳中西部发展轴带上的快速客运通道,地铁11号线是推动特区一体化和粤港澳湾区协调发展的骨干轨道线,将福田中心区与深莞交界的松岗街道的时间距离拉短到55分钟。

  翻开深圳地铁运营图,1号线通机场,3号线通龙岗,4号线通龙华,5号线通宝安,11号线通松岗。而翻开深圳地铁规划图及在建线路图,密如蛛网的轨道交通不仅将原特区内外紧紧联为一体,甚至深莞惠三地同城也指日可待。

  轨道交通只是特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特区扩容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已至第三轮。在首轮三年实施计划(2010-2012)内,三年累计投资2789亿元用于原特区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体等公用设施,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

  “十二五”期间,深圳向原特区外投资累计超过8899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70%。这个比例在深圳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提高到80%以上。

  曾几何时,二线关是特区的标志,把深圳分割成“关内”和“关内”,像一道鸿沟把特区人为地割裂开来。

  英雄难过梅林关,关口堵车又堵心。二线关口的常年拥堵,成为不少市民心中难以排解的痛。

  这是令不少特区人难忘的一刻——2015年6月4日晚9时,南头关、布吉关灯火通明,全市二线关口综合改善工程正式启动。

  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的关口交通拥堵这一民生热点难点、最制约特区一体化进程的瓶颈问题入手,拆除了16个二线关口的车检通道与联检大楼,对二线关口交通展开全面改善,“真抓实干”推进特区一体化,努力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这几年,龙岗、宝安、龙华等原特区外地区的城市建设、交通改善、环境提升等各方面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在原特区外地区行走,人们都会有这样强烈的印象,“关内关外”的概念在很多人心中渐渐消失。

  春江水暖。蒋女士两年前卖掉福田梅林一村的房子,搬进龙岗龙城街道奥林华府小区。“家对面就是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小孩可以步行上学。而且龙岗环境质量好,交通、教育、医疗、体育等设施进展非常快,我很享受这里的环境。”蒋女士感叹。

  类似蒋女士,近年来从福田、南山、罗湖等区迁入龙岗、宝安、龙华等原特区外地区居住的市民持续攀升。

  近凭水色,远眺山光,碧海围绕,高楼环伺。走在今日的宝安中心区,你很难想象出这里五年前还是人们眼中的“郊区”。与深圳西部的宝安中心区遥遥相望的,是东部龙岗的大运新城。在特区一体化的背景下,目前已有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相继进驻这里……以大运新城建设为契机,龙岗已从过去的相对落后区变成了全市的一个亮点区。

  喜讯接踵而至。今年初的市政府六届六十九次常务会议上,《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攻坚计划(2017—2020年)》获原则通过。该计划提出包括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城市安全等领域共268个配套重点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1万亿元。在继续加大政策、资源、人才向原特区外地区倾斜力度之外,深圳继续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全面清除特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安全等一体化建设,全力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全力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不仅极大程度弥补了原特区外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基础设施欠账,还有效提升了原特区外地区产业布局、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使得原特区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同时,一体化为整个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保障,为深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强劲动力。

  创新基层管理体制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特区一体化不仅是简单的经济特区扩容,城市空间扩张。其背后,是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宝安和龙岗是最早的“关外两区”。从2007年到2011年,深圳在原特区外陆续成立了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

  2007年8月,光明新区成立;2009年6月,坪山新区成立;2011年12月,龙华新区、大鹏新区成立。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龙华、坪山由新区升格为行政区正式揭牌。

  精细管理,高效治理。特区一体化实施以来,几大新区的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12月,宝安区、龙岗区增设街道。宝安区由6个街道增设为10个街道,龙岗区由8个街道增设为11个街道。分设街道后,宝安区街道平均面积由66.2平方公里缩小为39.7平方公里,平均管理服务人口由89万人缩小为53.4万人。龙岗区街道平均面积由48.5平方公里缩小为35.3平方公里,平均管理服务人口由53.2万人缩小为38.7万人。

  针对基层治理的难题,深圳坚持“大部门制”改革方向,对街道现有的机构与单位职能进行优化整合,重塑街道组织结构体系,强化街道对辖区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升辖区管理服务效能,着力建立权责一致、职责明晰、工作高效的街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分设街道不能只是数量上的变化,而是要在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去年底,龙岗区原龙岗街道分设后,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幅调整,产业、资源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如何应对新挑战,抢抓发展机遇?

  “关键要科学规划发展定位,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定位谋划好街道发展。”龙岗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游宇强调,“经过对辖区各项要素的全面梳理与分析,我们初步形成了‘三横两岸’的产业发展新构想。即沿盐龙大道、龙岗大道、外环高速‘三横(路)’,以及龙岗河龙岗段两岸,积极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金融商贸服务带、生态休闲旅游带,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园山主峰林深叶茂,溪谷幽长。龙岗区原横岗街道一分为二后,园山街道因此而得名。历史原因,园山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没有一家公立医院,没有一个公办文体中心,没有一个高端商业综合体。“新街道新使命,根据街道精准惠民项目改革方案,我们不仅要建公园、通道路,还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争取打造民生项目标杆。”园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曾宪旺道出一串喜讯——目前园山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园山郊野公园等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新园路等3条断头路将尽快打通,300个病床的综合医院纳入前期工作。

  在促进发展方面,宝安深入实施街道发展战略“千百亿工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城市有机更新保障大企业、大项目发展空间,加强街道交通市政、公园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街道全面实现产值超千亿、税收超百亿。

  从市容环境和管理秩序“双提升”,到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双提升”,从成立新区到升格为行政区,龙华极转变执政理念,创新执政方法,集中力量破解各类城市顽疾,探索出城市管理治理工作的龙华样本。

  “目前,龙华区公园总数达114个、绿道增至202公里,均翻了一番,在全市率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龙华区委书记余新国告诉记者:市容环境和管理秩序“双提升”行动得到市民积极参与,主次干道“脏乱差”与城市“六乱”现象明显改善;完成60个城中村“五化”整治提升;全市首个135公里长环城绿道已经进入施工阶段。经过一体化的持续努力,龙华城区面貌变得更美丽、更有序。

  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增强市民家园意识

  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在特区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补短板、促均衡、强管理、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思路,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找准薄弱领域和重点区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仅以近年实施的几大“硬骨头”项目为例:东进战略大实施、茅洲河工业污染源大整治、中轴新城建设大推进、百万员工素质大提升……无一不是竭尽全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立足当下,兼顾长远。在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不惜巨资投入,效果立竿见影;在打基础、利长远的社会治安、文明素养、家园意识、创业就业技能等领域,深圳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谈起一体化以来最直观的感受,家住坂田街道的张小姐深有感触地说:街头、社区装了大量摄像头,路面巡逻的治安人员也多了,偷窃、抢劫少了,安全感强了,幸福感增加了。

  治安混乱,缺乏安全感,一度是原特区外地区的一个“顽疾”。特区一体化以来,深圳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的骨干作用,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原特区外治安混乱地区和单位的面貌逐步改观,治安秩序持续向好。以龙岗区为例,今年上半年,全区治安总警情、“两抢”警情、“两盗”警情均实现两位数下降;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6.73%;八类暴力案件同比下降22.03%,创建区以来新低。

  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龙华去年投入1.43亿元开展社区给水管网改造(六期)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厂支管网(二期)工程,目前全区居民100%喝上了放心水。去年,龙华还特别安排6项地质灾害类治理工程,重点对樟坑径社区、观湖观城社区福田村等危险边坡进行集中整治。

  “特区一体化,要软硬相结合,两个面都要补短。”作为人口大区的宝安区,深刻认识到人的素质在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势推进包含各类人员在内的素质工程,变人口大区为人力资源强区,并学习香港、新加坡等地,开全国先河专门设立职业能力开发局。

  统计显示,在一体化进程中,宝安区累计培训劳务工超过840万人次,针对新入户居民累计培训超过223万人次,让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务工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角色转变、从农民或学生到产业工人的职业角色转变,让本地居民实现就业创业。

  入选中国最美海岸线的大鹏半岛,是深圳地理的最东端。在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大鹏新区始终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引进资源打造品牌,加快推动新区教育事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本月一日,一份沉甸甸的教育大礼包呈现在大鹏居民眼前: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开学。作为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人大附中与大鹏新区共同确定了深圳学校的办学目标:5年内成为深圳市品牌学校,8年内成为广东省一流学校,10年内成为全国名校。

  青山半入城,碧水长相依。坪山之美,让人流连。

  当前,坪山区抢抓“东进战略”机遇,大力推动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着力补齐城市管理治理短板。引人关注的是,坪山实施“群众点菜,政府买单”,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热情;社会力量、社工服务、社会组织、社区治理,四社联动创出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优质社区服务。

  以光明华侨农场而得名的光明新区,是深圳的“西北极”。在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光明新区矢志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和质量型创新型魅力之区,如今城市面貌已产生质的飞跃。

  在玉塘办事处红星社区,记者见到,这里不但道路宽敞、干净、整洁,社区还充分利用楼栋间距的闲置空地拓展停车空间,不仅有效缓解停车难题,还规范了交通秩序和市容秩序。统计显示,目前,光明新区1022个城市品质提升强基惠民项目启动建设,近日集中开工的第三批206个项目,主要以片区提升、局部修缮为主,致力打造一批精品道路和精品片区,这些项目对提升新区群众居住品质、补齐新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新区整体城市形象,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获得感、幸福感最生动的注脚,鹏城市民家园意识普遍提升,在一体化的背景下,正用自己的双手托起这座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郑向鹏 朱良骏 张尉心 叶志卫 邸继勇)

 
编辑:zl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曾先生QQ:1094336465 | 点击联系
 图片精选

合作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招聘信息 | 服务优势 | 成功案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7 www.ceesz.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4030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