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网
当前位置:深圳经济网 > 国际资讯 > 正文

一根手杖见证七代人工艺传承(卓越·工匠精神)

更新时间:2016-6-13 9:49:29     来源: 人民日报
 

  安希尔—贝尔加拉家族手杖制作传承人之一罗贝尔在白铜片上雕刻图纹。
  本报记者 王 远摄

  核心阅读

  在法国西南部起伏的比利牛斯山间巴斯克地区,有一座叫拉尔雷索尔的小镇。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有一个响亮的家族名:安希尔—贝尔加拉。近两个世纪以来,安希尔—贝尔加拉家族的7代人日复一日地经营着一家手杖作坊,成就了巴斯克地区的传奇。

  这种传统手杖在巴斯克语中叫做“makhila”,凝聚了整个家族工艺的传承,因其优雅、实用,曾被作为礼物赠与曼德拉、丘吉尔、戴高乐等政要及多国各界名人,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的准备时间长达15年左右

  驱车载记者前往安希尔—贝尔加拉作坊的司机卡米耶很骄傲地说,他在50岁生日时给自己订制了一根手杖当礼物。“安希尔—贝尔加拉家族的手杖已经成为巴斯克地区的一种象征,就像是我们的血液一样。”

  沿着起伏的山间公路行驶不久,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有两三座平房,正是安希尔—贝尔加拉手杖作坊。作为家族第七代传人,如今,妮科尔已经从爸爸夏尔手中接管了这个家庭作坊,里面的工匠由家族中的6名成员担任。他们从小就利用假期在作坊跟随父辈制作手杖,年复一年手把手地学习,每个人都变成了家族技艺的继承者,个个都能参与日常的生产。

  在作坊10平方米见方的前厅,妮科尔取出色泽不同的木棍,向记者介绍制作手杖的第一步——寻找原材料:“每年春天,我们会到附近的森林中寻找一种特有的欧楂树——这是经过家族祖先试验过多种树种后最终选定的材料,在树枝根部切割出波浪形的装饰切口,然后等树枝继续生长,切口图纹扩大、延伸。待到来年,我们再次返回森林,砍下树枝带回。”

  并不是每根做了标记的树枝都会长成可以制作手杖的模样,只有长势比较笔直的那些才能被带回作坊,用一种乡间炉子烘烤,然后剥皮并矫直。这样一来,最初在树枝上划下的图纹也将显示得更加充分、伸展。据妮科尔介绍,放在炉子里烘烤树枝非常需要技术和经验,这种技术是他们家族代代相传的,现在的操作完全依照着两百年前祖先使用的方法。“自19世纪末,就开始有人试图模仿makhila手杖,但因为是半工业化制作,往往不得精髓,一眼就可识破。”她不无骄傲地说。

  随后,树枝要经过15年左右的烘干,静候变成手杖的时日。在此期间,还需要对树枝进行保养和维护,并用祖传的秘方使树枝自然着色,每一根都会生成相似而不雷同的特有色泽。这样,漫长的材料准备工作才算完成。“也许大家看到我们的手杖,会首先被上面包裹的白铜片上的图案吸引,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木材。木材是最耗费心力的部分,没有一根漂亮的树枝,也不会有一根好看的手杖。我们会非常严格地筛选树枝,并且绝不会在木材上涂漆,因为那会阻碍木材的生长,一切着色都是天然的,也是我们秘密的方法。”妮科尔说道。

  雕刻劳作的身影延续近200年

  据了解,每根手杖都要根据使用人的身高和体重量身制作,也就是针对不同订户的身形,选取长短合适的树枝,以确保手杖拄起来恰到好处。在咚咚地敲击声中,妮科尔的哥哥罗贝尔正坐在窗前的工作台旁给手杖上的银饰雕刻花纹和字符。

  妮科尔指着敞开的窗户说,“看,我们的工作台正对着窗也是一种传统,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进行工作,中世纪的人们也是这样劳作的。虽然现在电灯很方便,但我们家一直延续着这种习惯,这在法国可能也不多见了。”

  罗贝尔木制的工作台上,是长年累月的敲打形成的多条深沟。他说,这个工作台陪伴了自己38年,这些深深的沟壑正是时间的见证。罗贝尔说,他要在手杖上雕刻的内容包括安希尔—贝尔加拉家族和拉尔雷索尔小镇的名字、小镇的象征凤尾草和巴斯克地区的十字图案、手杖主人的名字和座右铭,最后是生产手杖的年份。家族的每个人也会刻一些不同风格的小花小草作为装饰。不管订购手杖的人希望座右铭用何种语言书写,安希尔—贝尔加拉家的工匠都会依照传统尽可能忠实地将其翻译为巴斯克语。

  妮科尔指着墙上一排祖先用过的手杖说,“虽然我们家族每个人都会制作手杖,但每个人的雕刻风格都不同,可以依据字迹辨认出是谁制作的。手杖因此饱含感情,我们抚摸着它,就像在跟家人做心灵的沟通。在我们自家人看来,它是有灵魂的。”

  记者了解到,每一根手杖都要由熟练操作的工匠经过两到三天的工作,完成图饰雕刻、饰片拼装、皮革编制与包裹等步骤。而6个人的作坊一年大概只制作千把手杖。“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买一套机器来装备作坊,省一些人力,这并不复杂,但我们没有。我们宁愿保持这样的手工劳作,因为它是一种遗产,是巴斯克地区的遗产,有其独特的魅力。这是我们的选择。”妮科尔说道。

  至于为什么安希尔—贝尔加拉家族坚守在这样的作坊,妮科尔这样解释,“房子对巴斯克人民来说是神圣的,我们永远不会卖掉。家族里总会有一个人继承这个作坊,然后祖祖辈辈传递下去。我们就这样,在宽阔的马路之外,在旅游中心之外,守着家族的房子。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巴斯克地区的传统、家族的房子、手工的技艺,这三者构成了我们的makhila的独特之处。”

  离开作坊时,正下着小雨,罗贝尔仍然在窗前就着天光雕刻。身后还有他和妮科尔89岁高龄的父亲夏尔在作坊劳作的身影。谁又能想到,这幅日常的画面,已在此地上演了近200年。工匠的精神,巴斯克人的血液,都在这根手杖中传承、流淌。(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 远 李永群)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13日 22 版)

 
编辑:zl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曾先生QQ:1094336465 | 点击联系
 图片精选

合作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招聘信息 | 服务优势 | 成功案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4 www.ceesz.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4030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