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网
当前位置:深圳经济网 > 时政快讯 > 正文

中纪委机关报:反腐也需要“朝阳群众”

更新时间:2015-9-6 9:43:44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纪委机关报:反腐也需要“朝阳群众”

  日前,北京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推出民警原创设计的“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卡通形象,并制作卡通形象文化衫,与反恐宣传品一起赠送给积极参加活动的热心网友。在西城区,群防群治力量超七成为社区大妈,仅2015年,“西城大妈”就发现72条涉恐信息。

  “朝阳群众”与“西城大妈”实际上都是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类犯罪的志愿者。那么,反腐领域有没有“朝阳群众”?反腐如何依靠群众取得更大成效?

  群众参与反腐作用大

  在反腐领域,也有“朝阳群众”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违纪违法、贪污腐败案件中,群众举报的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总量也不断攀升,群众举报在反腐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3月,中央纪委信访室一位负责办理群众来信的工作人员说,某省的群众来信在2013年之前,每月不过几百封,目前达到了每月近3000封。

  不光是纪检监察机关,群众举报在检察、审计等反腐战线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开展的第17个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中,各地检察机关集中通报了去年以来检察机关受理群众举报线索情况,群众举报已经成为各地检察机关深挖贪腐案件的重要线索来源。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40%以上来源于群众举报。

  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也是反腐败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决遏制腐败现象。”

  我党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不但鼓励群众广泛参与,也注重从群众中选出监督队伍。1989年,监察部就建立了特邀监察员制度。之后,特邀监察员工作在全国逐步推开。开展20年来,队伍不断壮大,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有力作用,特邀监察员制度成为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工作的重要途径。

  如今,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更加广泛的群众支持。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一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进了“青纱帐”,改头换面。人民群众是“老虎”“苍蝇”身边的监督员,任何蛛丝马迹都逃脱不了他们“雪亮的眼睛”。盯住“四风”新动向,不仅要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靠广大群众。

  打破群众参与反腐的诸多障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打虎拍蝇”力度不断加大,大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信心和热情。但要看到,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腐败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有的甚至还很严重。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地方群众的反腐败积极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或者面临障碍。

  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等原因,一些群众对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当前的反腐败形势、要求等了解不深不透,对于身边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无法判断是否违纪或者违法,如老师、医生等收“红包”,很多群众认为这是正常现象。还有一些群众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但不知道如何举报,当自己遇到问题或难事,往往也会送钱送礼说情解决。

  有关专家指出,应该加大揭露群众身边腐败现象的力度,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认清身边腐败的形式和危害,积极主动地举报违纪违规行为。

  在一些地方和行业中,执法执纪单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监督形同虚设,导致问题长期存在,甚至出现了违纪违规人员口出“你告吧,能告倒我算你行”这样的狂妄言语,损害了群众监督举报的信心和积极性。就算不得不举报,有的也宁可舍近求远,越级举报。

  今年4月14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忻州座谈会上透露,2014年山西省纪委接受越级信访举报数量53177件次,其中越级反映县处级以下干部的问题37027件次,比重高达69.6%,比2013年增长86.7%。

  举报人信息被泄、遭打击报复的案例时有发生,这是让群众不敢举报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的举报渠道不安全、不畅通或是花架子,甚至发生举报信件被搁置、泄密,举报者遭受打击、报复、陷害的事件,群众由于担心暴露身份、害怕被打击报复,不敢举报,或者多采用匿名举报。

  另外,社会还未形成强大的监督氛围,自发主动举报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对于身边的腐败虽然深恶痛绝,但是投诉举报往往是在自身利益受损时的被动行为。

 
编辑:zl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曾先生QQ:1094336465 | 点击联系
 图片精选

合作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招聘信息 | 服务优势 | 成功案例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4 www.ceesz.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4030080号